<rp id="epaej"></rp>

  • <em id="epaej"></em>

        谷建芬:為時代譜寫動人的旋律
        發表時間:2023-02-06 來源:光明日報

          她撰寫的旋律一響起,往昔歲月與蓬勃情感就會從心底噴薄而出——“年輕的朋友們,今天來相會,蕩起小船兒,暖風輕輕吹”“噢媽媽,燭光里的媽媽”“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,請把你的微笑留下”“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”……

          這些經典曲目,都出自“我國改革開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樂創作者”谷建芬。多少音樂人的畢生所求,無非是一首廣為傳唱的代表作,而由谷建芬作曲的《年輕的朋友來相會》《燭光里的媽媽》《歌聲與微笑》《今天是你的生日》《綠葉對根的情意》等歌曲,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,堪稱“代表作等身”。

          這些輝煌的成就,如今濃縮為一摞摞紅彤彤的證書和一座座獎杯,靜靜躺在書架的角落?!斑@些只是點綴,把歌寫進人民心里,才是天大的成功?!惫冉ǚ易钤谝獾臉s譽,始終是人民的認可。

          這份為人民寫歌的初心,源自對祖國的熱愛。谷建芬的童年,比旁人更多了幾分顛沛。父母早年漂洋過海,赴日本謀生。1935年3月,谷建芬出生于大阪。異鄉的童年,異常艱辛。歷經戰亂困苦,直到1941年,全家才登上回國的輪船。谷建芬一直記得那一天,船頭所指,是祖國的方向,是家的方向,有一種情愫,破浪而出。

          回國后,谷建芬在大連長大,并逐漸嶄露過人的音樂天賦。她經常說,音樂于她,不僅是熱愛使然,更是書寫生活的筆墨、走出困苦的橋梁、實現理想的方舟。

          “我的創作方向,一直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?!被仡檮撟魃?,谷建芬總結出自己的訣竅。這源自一次出國訪問經歷。1978年,谷建芬隨團到拉丁美洲交流,在這片奇幻色彩交織的土地上,她感受到音樂元素的多樣,更深刻體會到“音樂要表達同自然、同社會相連的情感,讓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”。她找到了打動人心的鑰匙。

          1980年,正值改革開放初期,各個領域都洋溢著“春”的氣息,谷建芬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特點。她四處翻閱雜志,終于在《歌曲》雜志中看到一首歌詞,名為《八十年代新一輩》?!捌鋵嵾@首歌詞不符合作曲規則,四分之一節拍、四分之三節拍都有。但我看到它的第一眼,旋律就浮現出來了,仿佛看到年輕的朋友們,看到了花兒香,鳥兒鳴,春光惹人醉的美好畫面?!?/p>

          一個念頭在她腦海盤旋:我要為這個時代譜寫旋律!就這樣,《年輕的朋友來相會》一氣呵成,唱出了年輕人對祖國的深切希望,表達了年輕人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。一經推出,就紅遍大江南北。

          自此,谷建芬的創作總能捕捉到社會進程的關鍵點,每一首歌曲都表達著對生活、對人民的真摯情誼,從《那就是我》《思念》《燭光里的媽媽》,到《世界需要熱心腸》《歷史的天空》《二十年后再相會》等,都能讓人感受到時代的律動、情感的共鳴。

          為了培養更多音樂苗子,唱響自己的心血之作,1984年谷建芬和丈夫邢波頂著師資窘迫、和者蓋寡的壓力,創辦了“谷建芬聲樂培訓班”。培訓班不僅免費教學、包吃住,甚至還請來了金鐵霖給學員授課。這小小的“谷家班”,最終走出了李勇、蘇紅、毛阿敏、萬山紅、那英、孫楠等一批知名歌手,為新時期中國流行音樂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          在留下了無數經典作品后,2005年,古稀之年的谷建芬揮一揮衣袖,告別了耕耘幾十年的流行音樂。當眾人都以為她要頤養天年時,她卻再出驚人之語:“我要為孩子們寫歌!”

          那是一次偶然的經歷刺激到了她。在一次錄音間隙,孩子們嬉笑玩鬧時,唱起了流行的愛情歌曲。稚嫩的面龐,滿嘴“情情愛愛”,他們唱得越歡,谷建芬心里越難過。周圍的朋友也紛紛向她抱怨:現在的孩子幾乎沒有歌唱了!

          “這些話,像針一樣,扎著我的心?!惫冉ǚ野堰@份沉重的“作曲家失職”的責任,攬在自己肩上。她暗下決心:“只要我能動,就要為孩子們寫歌?!?/p>

          既然要啟蒙,就應形式簡單、內容深刻且適合傳唱。谷建芬就把目光投向那些千百年來久誦不衰、既朗朗上口又意蘊豐富的中華文化經典作品,選取了包括《游子吟》在內的6首古詩詞,譜上曲子,將其稱為“新學堂歌”。

          從“為人民寫歌”到“為孩子們寫歌”,這場接力的音樂跋涉,對一位古稀老人來說,并非易事。沒有經費,谷建芬就自掏腰包;身體吃不消也是大問題,錄音經常是晚上七八點進棚,凌晨三四點才結束;其間,一直支持自己的老伴兒和小女兒,在同一年相繼病逝,更是給了她沉重的打擊。

          這段時間里,還有不少人登門,重金求曲,希望一夜成名,都被她一一婉拒。她要爭分奪秒地為孩子們創作歌曲?!昂⒆觽?,你們是我的朋友,也是我的知己,為你們創作使我感到心里最充實,創作‘新學堂歌’比我之前所有的創作都有意義?!辈恢挂淮?,谷建芬如是說。

          從2005年到2017年,谷建芬克服重重困難,創作了50首“新學堂歌”,由上海音樂出版社整理出版。此后,家中書架上最醒目的位置,只留給《新學堂歌》。

          如今,谷建芬已經謝絕了絕大多數活動邀約,因為“想說的話都寫在歌里了”。但只要有學校邀請她參加“新學堂歌”的活動,無論是北京、上海,還是成都、營口,她都排除萬難出席。

          看著孩子們吟唱著經典,看著“新學堂歌”走進更多學校,谷建芬倍感欣慰。在每個場合,她都鄭重地承諾:“只要我還能動,就要為孩子們寫歌,長長久久地寫下去?!保ㄓ浾?李苑)

         
        責任編輯:林 鳳清
       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©版權所有